English | 繁體中文

影響女大學生衝動性服飾購買行為之因素分析

相關網站 論文

研究背景

在科技的進步與全球化的趨勢下,衣物的取得性更高,選擇性更多,促使消費者進行更多衝動性的購買。<br /> 與15年前相較起來,每人平均的購買量成長了60%。另外2017年所公布的臺灣消費習慣與心理調查當中顯示,20到45歲的民眾每年光是花在購買衣物的金額就高達1620億,這相當於三棟台北101的造價。研究結果也顯示,「衝動性購買」是促成這個驚人消費數字的原因之一。

研究動機

近年最為環保人士所詬病的是,消費者對於大量購買進來的衣物如何使用以及處理的問題。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曾發布《新紡織經濟報告書》指出2000年至2015年,全球衣物銷售總量增長兩倍,但平均穿著次數卻減少36%。隨著消費者不斷購買,但使用頻率降低,使得大量衣物快速的被丟棄,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延伸出廢棄衣物處理的問題。<br /> 在流行服飾的消費族群中,年輕女性是最受矚目的群體。Morgan and Birtwistle(2009)的研究顯示,女性大學生在購買服裝時較男性更有衝動性消費的傾向;另根據美國衣櫥公司對1000名美國女性做調查,習慣衝動性購買的受訪者常在打開衣櫃時,仍有找不到衣服的沮喪。

Card image

研究目的

年輕女性買了許多不常穿的衣服,原因之一是因為衝動性購買。若能找出影響或克制衝動性購買的原因,滿足年輕女性在穿著打扮上的多元需求,還能減少錯誤的購買,減少浪費。因此,本研究選定18~22歲的女大學生作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可能改變衝動性購買的因素,並依此提供建議,希望滿足年輕女性在裝扮的慾望,並減少無謂的消費。<br />綜上述,將本研究五個項目說明如下:<br />一、 探討個人使用創新性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br />二、 探討個人時尚敏感度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br />三、 探討個人獨特性需求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br />四、 探討個人價格敏感度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br />五、 探討廠商的促銷活動對衝動性消費之影響。

研究架構

Card image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台灣的女大學生(18-22歲)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使用李克特量表來衡量受訪者在使用創新性、獨特性需求、時尚敏感度、價格敏感度、與廠商的促銷刺激對衝動性購買的影響以及了解她們衣櫃的使用狀況,並且將女大學生分成服裝相關科系以及非服裝相關科系作為對照組,測試其差異。以google線上問卷的形式發放,總共回收151份問卷。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在相關分析中顯示,使用創新性、獨特性需求、時尚敏感度、促銷刺激皆與衝動性消費呈正相關,價格敏感度與衝動性消費則呈現無顯著負相關。而在獨立T檢定中,不同科系的受試者在使用創新性、獨特性需求、時尚敏感度上有顯著差異,價格敏感度以及促銷刺激則無顯著性。此外本研究也發現,不同科系的衣櫃使用量表結果也有所差異,在單一樣本T檢定顯示,服裝相關科系較有「我曾在衣櫃裡發現未拆吊牌的衣服」,非服裝相關科系較有「常穿的只有那幾件」的情況,服裝相關科系比非服裝科系的學生有更多衝動性消費的傾向。

研究結論

服裝的過度消費已然成為環境的負擔,消費者需要開始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喜歡時尚及講究穿搭的消費者,可以利用手邊衣物,搭配出自我的風格來滿足打扮的需求。另外,在教育上可以加強學生在永續議題上的了解,開設課程教授如何搭配服裝,取代購買更多的衣服。在未來,如何將永續的想法融入服裝的製程、從源頭減量改善時尚浪費的問題,將會是永續教育的一大方向。

Card image
Card image

何佳璇 Chia-Hsuan, Ho 

Card image

劉宣 Hsuan, Liu 

Card image

楊書芹 Shu-Chin, Yang 

Card image

鄭立莉 Li-Li, Cheng 


Department of Textiles & Clothing, 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